在单一盲同行评审过程中,审稿人向作者提供了关于改进统计分析的详细建议。作者被要求修改和重新提交论文,以解决这些和其他评审员的建议。提交人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随后在一次专业会议上,他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同事与审稿人接触,讨论审稿的修订。在谈话中,为了避免假装自己的建议是别人提出来的,审稿人透露自己就是其中一名审稿人。作者和审稿人讨论了如何改进稿件,此时,审稿人提出协助他们推荐的新的统计分析,并成为合著者,作者同意了。
在继续之前,审稿人向期刊编辑和处理论文的副主编透露了这次互动和她的意图。我们决定拒绝该稿件,因为该稿件违反了保密原则,且该稿件的审稿人角色与拟合著者角色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他们可能会将合著的论文提交给另一家杂志。
虽然建议从同行评审过渡到合著者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在这之前的一些早期步骤是不清楚的。为同行评审人员提供指导(//m.lang0752.com/files/Peer%20review%20bob官方appguidelines.pdf)建议审稿人不要在未经期刊许可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作者,但对于作者真诚地联系审稿人的情况,不提供任何指导。这在小型科学团体中可能特别常见。
有关COPE论坛的问题
•当作者询问审稿人时,审稿人是否有义务隐瞒他们的状态?
•或者,倒不如承认自己作为一个评论家,但跌幅进一步评论状态?
•如果作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近审稿人讨论稿件,审稿人该如何处理?
期刊是否有关于其审稿人透露身份的说明?这应该由审阅人员决定吗?论坛认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案例,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任何指导意见。论坛质疑审查者不得不隐瞒他们的身份并附和这种伪装是否公平,在学术环境中这也许是不现实的。
我们希望鼓励的是同行评审过程的透明度。理想情况下,审稿人应该联系杂志讨论情况。然而,因为研究人员和同事之间无意的科学互动而拒绝这篇文章似乎是一个苛刻的决定。如果审稿人联系了期刊,他/她就可以退出评审过程,并邀请一位独立的审稿人对论文进行评审。任何后续的修订,包括作为新作者的审稿人,都可以经过适当的审查,并通过同行评审程序。
编辑们回信给作者,提供机会让参与的审稿人以合著者的身份重新提交手稿,之后将接受新的独立审查。然而,作者们已经把它寄到了别处。
编辑们认为这个案子已经结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