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轮评审后,一位负责监督稿件的主题编辑被作者邀请成为合著者。在邀请主题编辑成为作者(并将他的名字加入作者名单)之后,论文的修订版被提交给了杂志。作者们期望在下一轮的评论中由另一位主题编辑来处理这篇论文。
但是,在提交修订稿时,没有人(包括主题编辑本人)注意到修订稿中增加了主题编辑的名字,主题编辑在总编分配给他的时候“自动”保管了修订稿,他也没有注意到报纸上增加了主题编辑的名字。
总编辑直接接受了第二次修订。在校对过程中,没有人注意到主题编辑被列为作者和交流编辑(期刊的标准做法是在发表的论文中命名主题编辑,即“交流者…”)。
因此,在作者意识到问题并联系编辑之前,这篇文章就在网上发表了。总编认为,该课题编辑的行为是善意的,但非常关注办刊过程中的情况和崩溃。手稿顺利通过了该杂志的两轮编辑过程。
作者们也非常关注这种看起来像是优待的尴尬局面,并问《华尔街日报》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印象。
问题
日记能做什么?
论坛一致认为这是期刊流程的失败,总编辑必须对此负责。未检测到更改,但当注意到论文作者的任何更改时,应该有相应的流程。作者应该被要求在初次提交后清楚地说明什么时候作者身份发生了变化,期刊需要确保它加强了检测这一变化的程序。因此,期刊应该加强现有的流程,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编辑证实,一份利益冲突声明是由通讯作者代表所有作者签署的。论坛建议,今后,该杂志可能会考虑要求每位作者签署一份个人利益冲突表。例如,如果在本案中这样做的话,就会发现另一位作者的加入。
论坛的建议是发表一份勘误表,由总编辑担任“沟通人”,并清楚地解释本案发生的情况。《华尔街日报》可能还必须在报纸上发表对其利益冲突声明的更正。
论坛还建议,期刊应该有一个书面程序,当一个编辑成为一个作者,并希望在他的期刊上发表什么。
《华尔街日报》在论文中增加了总编辑的一条注释,指出由于处理文章时出现了一个不幸的技术错误,其中一位作者同时也是主题编辑。总编还表示,他保证科学标准和诚信没有受到任何违反。
评论
评论员呢?最近,一位审稿人对我的一篇论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审稿过程中,这篇论文经过了轻微的修改。我希望她/他成为我论文的合著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是否会因为利益冲突而重置所有已完成的审核流程。谢谢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