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A博士写信给编辑,解释了她在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对一些数据的一些担忧。编辑们向一位在论文的副专业方面更有专长的副编辑征求意见。副编辑同意A博士对论文的看法,并邀请作者作出回应。经过几次往返通信后,作者同意编辑的意见,应该发表一份勘误表,其中包含修订后的数字。
出于礼貌,把勘误表寄给了A博士,A博士回复说,她觉得勘误表不充分,并对修改后的数字表示了更多的关注。来回经过进一步冗长的讨论与作者和一个博士,错误应该首先出版的编辑决定博士,应该写一份正式的信发表在《华尔街日报》表达了她的担忧,与作者然后被给予的回复这封信。
A博士适时地写了一封信,但她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导致编辑们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可能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这个问题最好通过A博士和作者之间的直接通信来处理。因此,编辑们决定,这件事应该通过发布勘误表在公开场合正式结束,而随后的任何讨论都应该在A博士和作者之间私下进行。勘误表尚未发表。
向COPE论坛提出的问题
•编辑合理处理情况吗?
•编辑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吗?
•期刊如何为将来处理类似情况做准备?
该论坛对该杂志邀请A博士给编辑写一封正式信函的决定表示质疑。对编辑来说,让A博士清楚地知道任何给编辑的信都要经过正常的同行评审过程可能更有用。
如果读者提出了问题,通常的方法是就这些问题联系作者,并确定是否有错误,因此需要勘误表,或者是否只是意见不同。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编辑可以建议A博士提交对论文的评论,这将通过正常的同行评审程序,作者有机会提交回复。评论和回复可以发表在杂志上。这样,对这篇文章的完整讨论就可以在杂志上发表,让读者清晰,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些期刊有一个明确的政策,即对于任何一篇特定的文章,一个特定的读者给编辑的来信不超过一封,以避免持续的对话。
期刊采取以下行动:
1.他们继续按照前面描述的行动过程,写信给A博士和作者,让他们知道该杂志将首先发表勘误表,然后A博士和作者之间进行通信。编辑明确表示,就该杂志而言,这就结束了这件事,随后的任何通信往来都应该在A博士和作者之间私下进行。
2.该杂志对通信项目的编辑政策增加了以下声明:“在任何一篇发表的论文中,任何单个作者或作者小组只能提交一封信。”